疫情新常態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2020

疫情新常態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陳繼宇

CAPITAL 資本平台

專欄文章 2020/12/31
疫情下網上購物、網上訂外賣、網上授課等已成為新常態,估計這些常態將會一直持續。而隨著疫情變化,如疫情穩定時,我們會回到實體空間上班、上學、購物,但疫情突然轉壞時,又要轉為網上進行。最後,整個環境可能會出現若干部份的事情由以往一直在實體空間進行,變成有3成會在網上進行。大家可能已經習慣新常態下的模式,認為這種模式有可取之處,便繼續使用。
新常態又如何能推動香港 #智慧城市 的發展?智慧城市需要不同的數據作為根基,而數據來自我們在網上進行的活動,無論是購物、上課、上班,所得的數據會成為 #footprint (足跡),之後再進行 #大數據分析。以橫切面來說,分析需要很多人的數據;以縱切面來說,亦需要時間軸的數據,例如在什麼時候做了些什麼。掌握數據後才能找出common pattern(共同模式),進而掌握全個畫面,才能夠體現智慧城市。
香港在推動智慧城市基建方面的表現則屬中規中矩。以交通燈系統為例,香港的交通燈系統屬於世界級,能有效疏導汽車的流動,但只維持在邏輯運作階段,其智能程度仍不足以掌握路面情況,未能顧及行人。例如某地鐵站發生事故,站內的人群湧出聚集於站外,附近的交通燈沒有佈置感應器去掃描附近的人以至未能掌握街道上的人數,未能因應街道上的行人數目而轉燈,令路面積聚人群,製造危險情況。若能佈置更多 #IOT #物聯網 裝置,用以結合路面的交通燈運作,便能滿足智慧城市的基本條件。
不過,很多人擔心佈置感應器去掃描街道上的行人會侵犯 #個人私隱,其實不一定需要用影像的方法收集數據,以熱能探測既可顯示人形,亦能估量溫度,並可計算進入處所的人數,避免識別該人的身分,解決個人私隱外流的風險。